“十年前,我不知道公证是什么。今天办购房委托公证,才发现这能帮我省去不少麻烦。”近日,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公证窗口,杨先生笑呵呵地说。
杨先生在外忙生意,没时间办理购房手续,想委托堂弟帮忙,但是,卖房人根本不认他与堂弟的私人协议。“没想到公证一介入,委托书有效了,事情轻松办成了。”
公证,作用就在于能在发生民事争议之前,通过认可行为和有法律意义的文书、事实的真实性和合法性,以防止纠纷,减少诉讼。
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,人们对公证的认识却并不深入,同时由于传统思想的禁锢,许多人因涉及“面子”问题,而将公证拒于千里之外。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借款公证、婚前财产公证和遗产公证。
如今,由于现代社会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、人际交往的多元化趋势,公证在人们生活中的重大作用更加凸显,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以这种被法律所认可的形式来预防纠纷,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。
婚前公证不再羞答答
在区行政服务中心,记者见到了前来咨询婚前财产公证事项的刘先生及其未婚妻小李。问起这小两口办理婚前财产公证的原因,小李笑呵呵地说,“就是想给婚姻上个保险。”
眼下,随着思想的解放、法律意识的加强,公证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。
区行政服务中心公证窗口工作人员介绍,婚前财产公证对即将走入婚姻殿堂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,就算一些情侣在婚前想到过公证问题,但受传统观念影响,又会作罢,而等到两个人发现彼此并不合适的时候,围绕财产分配产生的分歧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矛盾。
区行政服务中心公证窗口副主任黄慧君表示:“婚前财产公证,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夫妻双方对彼此的猜忌,为婚姻生活消除了障碍,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不被人所理解。”而现在,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婚前财产公证的重要作用。
记者在区行政服务中心随机采访了10位市民,有7位受访者认为婚前财产有必要进行公证。
信任与疑虑共存
公证行业十年变化的最大结点是2005年公证法的出台,公证的地位在法律上进一步明确。不过,市民对公证的态度不一,可谓是信任与疑虑共存。
从事美容美发行业的安徽籍老板郁秀表示,在她看来,财产公证、遗产公证、打官司用的证据公证是可信任的,这也是最基础的可靠的法律保障,但是,抽奖、彩票类的公证,就很难说了。
其实,生活中,许多人都在关心“公证”与“公正”能不能画等号,特别是在涉及一定数目的经济利益时,公证人员所扮演的角色类似于法官。不同的是,法官在法庭上判定是非,而公证人员通常以事件证明人的身份,证明事实真相。
正是如此,仍有不少市民认为,公证离他们的生活依然遥远,如退休职工姚师傅。姚师傅告诉记者,他早就知道有公证处,但是,生活中一直未能涉及,就是听到过的遗产公证,他也觉得没必要。他说,“子承父业很正常,我的财产不留给我的孩子留给谁?”
公证逐渐渗入生活
采访中,记者发现,公证事务已经走进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,不仅财产、借贷关系需要公证,像毕业证书、个人经历也都可以通过公证的手段来确立。
记者还了解到,目前在我国,公证根据不同的需要地和申请公证者的不同身份,分为国内公证、涉外公证、涉台公证、涉港澳公证四大类,针对不同的用途,国内公证和涉外公证当中又有经济公证和民事公证之分。涉外公证中,出国探亲和留学人员的材料公证占据业务的一大部分。(作者:李安斌)